关于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建议
休闲旅游农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,简单说就是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村自然环境,吸引游客前来观赏、品尝、购物、习作、体验的新型现代农业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,以回归自然、体验农村生活为特色的休闲旅游农业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减轻压力、放松心情的选择。发展休闲旅游农业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,增加了就业,而且调整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,改善了生态环境,是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发展理念的生动载体。
当前,我县休闲旅游农业存在的问题:
一是发展规划滞后。目前我县休闲旅游农业基本上是以村、企业、农民自主开发,至今尚未有全县性休闲旅游农业发展专题规划,产业发展缺少整体规划和科学论证。从全市范围上看则点连不成线、线形不成面。
二是休闲功能不足。目前我县大多数的休闲旅游农业只是以餐饮、观赏为主,普遍规模较小、设施简陋,休闲内容不够丰富,知名度不高。许多休闲旅游农业点提供给游客的仅仅是吃一餐农家饭,而能让游客参与、体验的项目很少。此外,与农业产业结合也不够。还没实现“农产品—商品—礼品—体验品”的一体化、一站式营销。再是受季节影响较大。比如休闲采摘只能是在利用甜瓜、西红柿、樱桃短暂的成熟期吸引游客,不能常年性吸引大规模的游客。
三是扶持力度不够。解决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资金主要应该依靠市场化运作机制,吸引工商企业、域外资本以入股、合作等方式投资,但政府的扶持也是十分重要的。目前我县扶持力度还不够,没有休闲旅游农业专项扶持资金,而且缺少优惠鼓励政策。
为此建议:
(一)因地制宜,科学规划。发展休闲旅游农业,要从长计议,统筹规划,科学制定发展规划。由于各地环境不同,地理因素差异,产业特色有别。因此,建议抓紧编制《望奎县休闲旅游农业专项规划》,对未来全县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给予空间布局规划,进行刚性指导,促进又好又快发展。在编制规划时,要按照“因地制宜、突出特色、合理布局、和谐发展”和“合理开发、永续利用、保护耕地”的要求,注重区域定位、功能定位、形态定位,避免雷同、重复建设,甚至“毁农造景”的现象。做到有序发展,相对集中,规模开发。
(二)注重特色,农旅结合。发展休闲旅游农业,必须要坚持以农业为基础,农民为主体,农村为特色,把农业产业发展,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。项目建设要突出农味,特别在设施栽培、生态养殖、立体种养、种养加一体化等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的功能拓展,达到游客求变、求异、求新、求特、求美的消费心理。要注重与当地开展的生态镇、生态村,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,重点打造一批特色鲜明、环境优美、功能完备的休闲农业园区、农家乐村和农家乐经营户,展示望奎休闲旅游农业的特色优势。
(三)优化环境,联动协作。休闲旅游农业是一项系统性极强的工程,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协调配合、联动协作,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。建议财政部门安排专项资金,列入年度预算,重点扶持特色明显,运行规范、前景广阔的休闲旅游农业项目。金融部门优化信贷结构,把休闲旅游农业建设纳入支农重点,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,简化审批手续,并给予贷款利率和时间上的优惠。农业部门积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,采取转让、出租、互换、入股等形式,推进土地规模经营。国土部门鼓励通过废异林地、荒山等进行开发,盘活存量土地、对休闲旅游农业管理配套设施用地安排一定的建设用地指标,实行用地倾斜,为休闲旅游农业发展保驾护航。
农业和农村委员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