认真谋划 精准发力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
来源:
望奎县人民政府
日期:2018-07-12 19:24:33
点击:
属于:政务访谈
【主持人】脱贫攻坚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,望奎是省级贫困县,脱贫攻坚任务相当艰巨,请介绍一下望奎县的脱贫攻坚的总体思路?
【县政府县长】 望奎全县农村人口381万人,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0509人,国家级标准贫困人口20632人,贫困发生率54%。结合我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实际情况,我们通过实地调研和多方论证,科学制定了《望奎县三年脱贫攻坚规划》,并根据规划确定了“一二三”工作框架。即:锁定“一个”目标,就是到2018年底必保实现“县摘帽、村出列、户脱贫、人销号”目标。明确“两个”期限,2016—2018年为攻坚期,完成全县40509名贫困人口的减贫任务,其中:2016年减贫14450人、2017年减贫14450人、2018年减贫11609人;2019—2020年为巩固提高期,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稳定的可持续增收项目,确保脱贫不反弹。划清“三个层次”,其中:一扶即脱型约占60%、长扶能脱型约占30%、久扶不脱型约占10%,针对不同层次采取不同脱贫措施。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,我们科学确定了“一扶、二联、三帮、四民、五批、六准、七点”的脱贫思路。一扶:干部一对一包扶贫困户;二联:部门联系村,干部联系户;三帮:企业帮扶、部门帮建、干部帮富;四民:物质帮扶惠民生、情义帮扶暖民心、智力帮扶提民智、项目帮扶推民富;五批:发展生产脱贫一批、撤屯并村搬迁脱贫一批、生态补偿脱贫一批、发展教育脱贫一批、社会保障兜底一批;六准:扶贫对象精准、项目安排精准、资金使用精准、措施到户精准、因村派人精准、脱贫成效精准;七点:项目给一点、政府拿一点、部门帮一点、干部掏一点、银行借一点、企业扶一点、社会捐一点。
【主持人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,精准识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前提基础,请谈一下你们在精准识别中是如何做的?
【县政府县长】精准识别是确保真扶贫扶真贫的关键所在,我县在按照上级对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要求的基础上,我们遵循“四不变”原则。即:贫困村不变、贫困人口总量不变、精准识别参照标准不变、精确识别的程序步骤不变。采取“五看、五不录、五优先”办法。即:看住房,看大件,看劳力,看产业,看负担;有机动车的不录,有城镇商品房的不录,有公职人员的不录,有较大实体产业的不录,现任两委村干部不录;有重病人的优先,有重度残疾的优先,有在校学生的优先,住危房的优先,重灾户优先。同时,我们专门开展了“千名干部大下基层”活动,成立109个工作队和7个督导组,集中利用两个多月时间深入到全县所有村屯开展精准识别“回头看”工作,将原建档立卡数据推倒重来、重新识别,并对照“十一种人”标准,进行贫困人口筛查,共筛查剔除有问题贫困人口665人,在全县15个乡镇109个村重新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户15076户40509人。由于在贫困户识别上做到了据实精准,目前我县无一例因贫困户识别而引发的上访问题,几次迎接国家省市检查均得到好评。
【主持人】 推进脱贫攻坚工作,各地都是多措并举,其中产业扶贫是重要的措施,望奎县在产业扶贫上有哪些措施?
【县政府县长】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,是脱贫的主要依托。为此,我们以产业扶贫为抓手,变输血为造血,全力加快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工作进程。在县级层面:主要就是通过打造绿色农畜产品加工这个立县主导产业,为我县农业提档升级、转型发展创造空间、提供载体。今年初以来,我们以深入做好“三篇文章”为重点,通过“点对点”精准招商,共联成产业项目84个,计划投资13865亿元,其中80%以上是农畜产品加工项目。特别是中航卓信集团投资50亿元的农业全产业链、河南牧源集团投资20亿元的100万头生猪养殖及配套加工、广东中南农业投资1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贸易等大项目投产后,将形成拉动我县农业发展的强劲动力链、价值链、就业链和民生链。在乡镇层面:主要就是通过加快培育新经济增长点,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,通过促进各类要素科学、合理、顺畅流动拉动脱贫攻坚。今年初以来,我们围绕构建“两镇一区两廊”大城区格局、打造“两轴经济带”和“一环经济圈”、加快呼兰河流域“一河连三镇、一水兴五带”建设的新型城镇化总体思路,根据各节点上各乡镇实际,坚持宜工则工、宜农则农、宜商则商推进脱贫攻坚工作,全县农村工业、建筑、运输、商饮、服务等行业增加值同比均有10%以上增长。卫星镇立足毗邻呼兰河优势,大力发展旅游产业,庙象山温泉水上游乐城一期工程已安置近100名贫困人口就业。海丰镇立足绿特色杂粮优势,大力发展电商产业,在全村16家网店带动下,70多户贫困户参与其中。东郊镇立足近郊优势,大力发展围城经济,通过发展设施蔬菜,带动近80户贫困户。在村级层面:主要就是通过实施“一村一品”产业行动,建设好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第一车间,进一步密切农企联结、推进节本增效、降低生产风险。目前,在全县34个贫困村中已有14个贫困村形成了水稻、生猪、鹅鸭等优势主导产业,有6个贫困村打造了树莓、菜籽和木耳等特色主导产业,各类种植作物全部实现订单生产,协议收购价至少高出市场价01元/每公斤。同时,精心组织开展光伏扶贫项目试点,8个乡镇在项目实施后可直接带动贫困户3000余户。在农户层面:主要就是通过鼓励和支持贫困户通过转包、出租、股份合作等方式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,提高贫困户收益。今年截至目前,全县共有25户龙头企业、876户种植大户、210家家庭农场和18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直接参与产业扶贫,带动贫困户5023户。我县龙薯联社优先吸纳112户贫困户以地入社、安排96户贫困户作为长期雇工、259户贫困户作为临时用工,户均增收都在12万元以上,特别是组织110户贫困户到广东湛江参与“北薯南种”,预计今年户均增收35万元,龙薯联社组织贫困户“北薯南种”的做法相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。